**友道化學爆炸事故敲響安全警鐘:化工行業安檢設備與工藝監控亟需強化**
**2025年5月27日 山東高密 記者報道**
今日11時57分,位于山東高密市的友道化學有限公司一車間發生嚴重爆炸事故。現場濃煙翻滾,廠區管道破裂導致氣體泄漏,周邊建筑物玻璃被震碎,刺鼻氣味彌漫,部分居民緊急疏散,學生因玻璃碎片劃傷被轉移。目前,應急管理部已調派救援力量趕赴現場,事故具體傷亡情況及原因仍在調查中。
### **事故背景與涉事企業技術特點**
友道化學是豪邁集團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專注于農藥、醫藥中間體的連續流技術研發與生產。其核心工藝包括硝化、氯化、加氫等高風險反應,通過微通道反應器等連續流設備實現“本質安全”目標,宣稱可減少50%以上人工操作、降低20%能耗,并縮短建設周期。然而,此次爆炸事故發生于其氯蟲苯甲酰胺原藥生產車間,該車間采用連續流工藝,此前被標榜為“全球產能最大、技術最成熟”的示范項目。
### **爆炸事故暴露的安全隱患**
盡管連續流技術理論上通過自動化控制降低了人為操作風險,但此次事故仍暴露出以下問題:
1. **高危工藝的實時監控不足**:硝化反應本身具有強放熱特性,對溫度、壓力等參數的實時監測與調控至關重要。若傳感器或控制系統失效,可能迅速引發失控反應。
2. **設備維護與老化風險**:連續流設備需長期高負荷運行,微通道反應器的密封性、耐腐蝕性若未定期檢測,可能因微小泄漏積累導致爆炸。
3. **應急響應機制缺陷**:事故發生后,現場未能迅速切斷危險源,導致氣體持續泄漏,加劇了次生災害風險。
### **安檢設備與工藝監控的核心作用**
此次事故為化工行業敲響警鐘,凸顯安檢設備與智能化監控系統的不可替代性:
**1. 實時數據監測與分析系統**
化工生產中,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的實時采集與分析是預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線。例如,微通道反應器需配備高精度傳感器,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實現異常數據的自動預警與干預。友道化學雖宣稱“全自動化控制”,但事故表明其監控系統可能存在盲區或響應延遲。
**2. 危險氣體泄漏檢測裝置**
化工車間需部署多級氣體檢測儀,尤其針對硝化反應產生的有毒、易燃氣體。此次事故中,黃色氣體的擴散與刺鼻氣味提示泄漏檢測未能及時觸發應急隔離措施。
**3. 設備健康狀態評估技術**
定期通過超聲波檢測、紅外熱成像等技術評估設備內部腐蝕、裂縫情況,可提前發現隱患。例如,連續流設備的管道若因長期高壓出現疲勞損傷,需通過非侵入式檢測提前更換。
**4. 智能化應急聯動系統**
理想的安全體系應實現“監測-預警-處置”閉環。例如,檢測到參數異常后,系統應自動啟動冷卻、泄壓程序,并同步通知人員撤離,而非依賴人工響應。
### **行業反思與未來方向**
此次事故發生后,化工行業需從三方面強化安全建設:
- **技術層面**:推動AI與物聯網技術在安全監控中的深度應用,實現風險預測與自適應調控;
- **管理層面**:強制企業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檔案,定期接受第三方安全審計;
- **政策層面**:加大對連續流等新工藝的安全標準制定,避免因技術“概念光環”掩蓋實操風險。
**結語**
友道化學爆炸事故再次證明,即使是最先進的工藝技術,若缺乏與之匹配的安全監測與維護體系,仍可能釀成重大災難?;ぐ踩珶o捷徑,唯有將“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方能真正筑牢生命與財產的防線。
(本文綜合自應急管理部通報、企業公開資料及行業專家分析)